服务热线:
18996102747
米乐m6官网app登录 扫描关注微信

西红柿和虾不能一块吃会食物中毒?真相其实是

时间:2025-05-13 05:30:10   来源:米乐m6官网app登录

  西红柿和虾可以一起食用,不会导致食物中毒,因为两者中的维生素 C 和五价砷在人体消化道中不可能会发生反应产生砒霜。

  2.实际上,虾和西红柿在现代餐桌上是常见搭配,如番茄虾仁意面、茄汁大虾、番茄虾煲等,这些菜很多人都常吃。

  3.然而,有些人吃了虾和西红柿后会出现身体不适,可能是由于细菌、病毒污染食材、食物过敏或不耐受等原因导致。

  4.面对“食物相克”的谣言,我们该保持理性思考,不轻信、不转发,主动查阅权威渠道的信息,建立基本营养常识。

  西红柿和虾是食物相克组合,西红柿含有维生素 C,虾中含有五价砷,二者一起吃会发生反应,生成剧毒砒霜,导致中毒。

  食物相克的说法本身就不科学,大多是由于食物不干净和烹调方式有问题造成的。

  首先海鲜中的砷和食物中的维生素 C 不会在人体消化道中反应产生砒霜。此外,抛开剂量谈毒性也不靠谱,西红柿中维生素 C 不算高,即便虾中有少量的砷,二者能发生反应产生三氧化二砷,也是极其微小的量,并不会导致中毒。

  当西红柿遇上虾仁,究竟是美味搭配还是“致命组合”?今天,我们就从科学的角度来揭开真相。

  江湖上一直流传着“海鲜+维生素 C=砒霜”的言论,追溯起来原因是 1986 年发表在杂志上的一段文字,上面提到:“最近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研究者报道:某些甲壳类食物,如小虾和对虾含有很高浓度的五价砷化合物(通常认为对人体无害之砷类)若同时服用大量维生素 C,可使五价砷转化成有剧毒的三价砷(即砒霜),使人致命

  也许是从这时候开始,便有了“螃蟹+西红柿=砒霜”“大虾+西红柿=砒霜”等传言。而实际上,

  理论上,蔬果中的维生素 C 的确会将水产品中的五价砷还原成三价砷,也是所谓的剧毒性砒霜。但咱们平时吃的合格的虾肉,并不会像那段文字中提到的含有“高浓度的砷”,西红柿中也并非含有“大量维生素 C”。

  虾蟹体内的砷大多数以有机砷的形式存在,是几乎无毒的,而且大部分有机砷被人食用后会原封不动的排出体外。

  有毒的是无机砷,包括剧毒三氧化二砷(砒霜),急性砷中毒主要由砒霜引起,中毒剂量为 10~50mg(砷含量 7.6~38mg),致死剂量为 100~300mg(砷含量 76~227mg)

  根据 GB 2762-202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的要求,水产动物的无机砷限量需不超过 0.5mg/kg。咱们就按照最大限量来计算,想要将其中所有的砷元素还原成砒霜并达到中毒剂量,在有足够量维生素 C 的条件下,理论上还需要一次性吃下 15~76 公斤的虾,

  正常人根本不会一次性吃这么多虾,没等被毒死也会先被撑死。更何况,咱们日常购买的虾无机砷含量其实很低。

  2022 年,发表在《河南预防医学杂志》上的文献,有研究人员于 2021 年 1~5 月对江苏省南通市市售海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这中间还包括青虾、竹节虾、对虾。

  其次,2018 年 315 晚会上针对类似传言进行过辟谣,节目专门委托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模拟人体胃肠环境做了实验,结果显示:

  海鲜中的有机砷并不能在人体肠胃中转化为有毒的无机砷,特别是剧毒三价砷,也就是砒霜

  实验过程:取 2g 蟹黄和蟹肉,加入 5g 捣碎的西红柿,再加入参照《中国药典》的方法配置的人工胃液,涡旋混匀后放于恒温箱中 2 小时,然后调节 pH 值加入人工肠液,混匀后再放入恒温箱 2 小时。以上步骤基本模拟了人体消化过程。之后提取螃蟹中的砷,进行砷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有机砷并未转化为有毒的无机砷,特别是高毒的三价砷。

  虾和西红柿在现代餐桌上是常见搭配,比如番茄虾仁意面、茄汁大虾、番茄虾煲等,这些菜很多人都常吃。

  2012 年发表在《中国食物与营养》上的一篇调查随机抽取了 68 家部队饮食业服务人员 328 人,其中厨师 258 人、餐厅经理或负责人 70 人,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回顾性调查发现:虾和西红柿是常有的搭配组合,有 30% 的炊事员这样搭配过,并未引起人体不良反应

  深信“食物相克”并认为二者同食会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食用后可能因心理暗示放大轻微不适感,甚至产生焦虑症状。

  虾和西红柿一起吃并不会生成砒霜而中毒,“食物相克”也并不存在。有关“食物相克”的言论在科学面前根本没办法站住脚。

  早在 1935 年,中国营养学学会首任秘书长郑集教授就对民间流传的“食物相克组合”进行了动物实验,结果均毫无中毒征象

  2011 年发表在《营养学报》上的文献显示,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将所谓相克的食物组合进行了动物实验和人群试食实验,结果显示:小鼠投食 7 天后,一般情况良好,各项观察和检测指标均无异常;人群试食7天后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

  总之,莫轻信“食物相克”的谣言,也别再盯着什么和什么不能一起吃了,相比之下更应该在意的是食材的卫生安全以及如何搭配更营养。

  这类谣言抓住大众“食物相克”心理,很多人担心食物混搭后会中毒、伤身,这种观点正好迎合了大众的安全焦虑。其次,以“中毒”等词语制造恐慌,用危言耸听的词语吸引注意,增加传播性。此外,这类谣言还打着“科学”的幌子,往往会引用伪科学或“专家说”来增加可信度,让人不易怀疑。

  面对这种谣言,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思考,不轻信、不转发,主动查阅权威渠道的信息,建立基本营养常识才是防止误导的关键。

  [2]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戴志英,郭新颖,张颖茜,等.江苏省南通市市售海产品中铅、镉、砷、汞、无机砷及甲基汞污染评价[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i.hnjpm.1006-8414.2022.07.021.

  [4]张丽媛,熊清海,田敏,等.阳宗海鱼虾中砷、镉、铅、汞含量[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5,40(01):102-110.

友情链接: 米乐体育m6下载|

版权所有©:米乐m6官网app登录 © 2017-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07868号-1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3270号